家乡习俗作文合集10篇

笔墨馆 人气:2.18W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习俗作文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乡习俗作文合集10篇

家乡习俗作文 篇1

由于,清明节是在学校过的不能在家里过。在家里,吃上那平时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肴啊!而且不能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去乡下扫墓(踏青),给死去的故人请安,给他们拜年,送上家中做出来的佳肴--清明果。让他们保佑我的学习更好,学业成功。

于是,星期六爸爸在家很空,决定带我回乡下去给奶奶扫墓。我立即拿来自己家里做出来的清明果,拿来一个篮子在下面铺了一张干净的报纸,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铺在里面,以免发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后,我把篮子放在车子的后备箱中。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全家就坐上了车子。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车子不停的颠簸,这时我想起了后备箱中的佳肴非常担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开慢些特别是有坑的地方。我们就慢慢悠悠的坐车,就像老牛拖慢腿。

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奶奶的坟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个躬,拜了几拜。给奶奶请了安,向他问好。对他行完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以后,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响了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把弟弟吓的呜呜大哭起来。后来我又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学习快些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学业有成”。

家乡习俗作文 篇2

端午节,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每到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用新鲜的粽叶包裹,有咸粽子和甜粽子,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煮,经过数小时煮熟的粽子,清香四溢,香味扑鼻。

在这一天,家乡还会举办划龙舟。这时的江面,二十多条平时埋藏在水里的传统龙纷纷浮出水面参加角逐,长长的龙船上坐满了参赛手,在指挥手和鼓手的指引下,一条条龙船鱼冠而出,激动人心的比赛开始了。

家乡的端午节还有一个习俗,在这一天,家中的老人会用艾叶烧水帮家中的小孩泡澡、洗脸,据说可以避热气去晦气。此外,乡亲们还会在大门口挂上艾草,寓意避邪。

这就是我们家乡端午节的习俗。

家乡习俗作文 篇3

提起我的家乡,是一个大省,那就是齐鲁大地山东。家乡的风俗还真不少。

这里只说说过年时的习俗吧,从腊月23开始就算过年了,到没出正月还是年的说法。到了腊月二十三,是民间“辞灶”的日子,人们称之为“过小年”了。一家人在一起吃饺子,到了大年三十的早晨,人们开始贴春联,请福字。

春节即农历正月初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辛亥革命后,改行公历,这天被定为春节,以区别公历新年的元旦,但一般人们仍习惯把它看作年节,俗称“过年”、“过大年”。

旧俗春节从初一零点开始,山东各地一般开门前先放一挂火鞭,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一年象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

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许多地方初一吃素馅饺子,取“素静一年”之意。

春节拜年的习俗由来已久,至今不衰。首先进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辈给长辈拜年,平辈之间互相拜年;尔后进行近拜,就是给没出五服的长辈拜年;最后是远拜,给出了五服的长辈和亲朋好友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商人拜年,除了问好外,还要互道恭喜发财。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到了初一早晨,孩子们都在忙着数着给谁拜年,能得到多少押岁钱。

初一忌讳很多,各地大同小异。临沂则初一忌扫地,忌动针钱,忌吃荤,最忌初一打破东西,万一打破东西,要在打破器物之后,念吉语“岁岁(碎碎)平安”来破解。初一煮饺子,破了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

春节的庆祝活动,从初一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四。要摆贡品,焚香烧纸,鸣放鞭炮。接连不断地鸣放鞭炮,十分热闹。祭祀时,烧香叩头,街坊邻居也带着香纸,到商人家祭祀财神,祝贺生意兴隆,主人则以酒肴招待,表示感谢。

串亲是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串亲拜年的顺序各地不一,春节串亲,都要带一些礼物。新婚女婿给岳父的礼物十分讲究,一般是四色、六色、有的甚至八色、十色。四色就是酒、肉、鸡、鱼。此外,香烟、糖块必不可少,但不算一色。鸡要带两只,鲤鱼要带两条,各色礼物,均要双数,切忌单数。新婚夫妇串亲一般都在双日,意为成双成对,大吉大利。

春节期间开展娱乐活动,在山东民间极为普遍。秧歌、龙灯、狮子舞、跑旱船、武术表演等形式多样。柳琴、大鼓、评书等地方戏表演,有卖木璇玩具、卖花炮、卖花鼓、捏泥人、卖泥哨的,卖油炸糕、爆米花、糖葫芦、芝麻棒的等诸种摊贩。

我爱家乡的习俗,更爱我的家乡以及勤劳纯朴的父老乡亲。

家乡习俗作文 篇4

尽管很多地方过年的风俗各有不同,但是正月初二这天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一天,嫁出门的女儿们纷纷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过年,古称“回门”“归宁”等,天津人俗称之为“姑爷节”,河南叫做“请新客”,新客就是新女婿的意思,广东、山东等地俗称“迎婿日”……,尽管叫法不同,嫁出去的女儿要回家,夫婿要陪同这一点大致是相同的。

过年习俗千差万别,为什么这一点却惊人的雷同的呢?这让我很是纳闷,于是上网查找了资料,网上有这么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民间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在初一这天不能回门,回门会把娘家吃穷,只有在年初二以后才能回娘家;第二种说法是已逝的老祖宗年底从天上回家享受供奉,如果看到家里有“外人”,就不愿进家了,已婚女人被认为是“外人”,所以已婚女人不能在家里过除夕、初一,老祖宗享用供奉后,在初一晚上就回到天上了,初二女儿就可以回家了,这个规矩在旧社会特别是农村是很严格的,违反了就是大不敬;第三种说法是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嫁到夫家便是夫家的人了,大年伊始,要和夫家阖家团圆,自然不便回娘家去,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初二回娘家。

俗话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其实何止是丈母娘,初二这一天,新女婿还是村里所有人期待的风景,找乐的焦点。在我的家乡一带,就有“打女婿”的风俗。新女婿第一年上门,好酒好肉好规格的招待好,酒足饭饱之后,准备告辞回家,不成想家门外面一帮小年轻正在“恭候”呢,新女婿一露头,就好一顿拳打脚踢伺候着,新女婿猝不及防,又不方便还手,往往被打的狼狈不堪,丑态百出,再斯文的女婿也难以保持形象了。尤其是遇到雨雪天气,就更有热闹可看了,新女婿们在雪里泥里被追打的躲躲闪闪、踉踉跄跄,跑一步跌一跤,满身泥满身水,引起围观者一阵阵的哄笑和戏谑,在村民眼里,这可比电视电影上的“武打大片”还要生动有趣的.多。新女婿们当天的表现,会被村民们津津乐道很长时间,成为过年期间亲戚们的主要谈资和笑料,表现“突出”的,有可能多年以后还会被人翻出来嘲弄一番呢。

假如夫妻感情好的,媳妇通常会向新女婿们透漏一二,让他有个心理准备,也会提前给“打手们”打个招呼,让他们手下留情,不至于让新女婿过于出丑;倘若夫妻感情不好,不知道有这种规矩,新女婿们不但出尽洋相,还会结结实实饱受一顿皮肉之苦,带伤挂彩回家去也是常有的事儿。在出村口的时候,新女婿的“残存形象”就是衡量夫妻感情的尺子,一目了然,如果恰好有同时结婚的几对小夫妻,谁家对媳妇好、谁家对媳妇不好,那可就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过这场武打大戏,只会在新女婿第一年上门时才会隆重上演,如果年年如此,恐怕女婿们以后就不敢上门了。

据说这种规矩是从很久以前流传下来的,原因已经无法考证。窃以为这是娘家人保护自己女儿不受欺负的措施吧,因为古代妇女地位较低,在婆家常受欺凌,所以在结婚第一年先给新女婿一个警告,提醒她媳妇儿还有娘家人撑腰,不要太过分哦。

当然这只是我的臆测,毕竟,作为女性,娘家人是自己一辈子的靠山嘛。

家乡习俗作文 篇5

春节,是我国一年当中最热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早早的,街上“展览”的对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货给我带来了一丝丝“年味”。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开始,大家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这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我们小孩馋的总想先尝尝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总要等到奶奶先到厨房的灶王爷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哟。据说,这样灶王爷才能上天言好事。

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扫房子。妈妈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静,这是为了新年有一个新气象。过了二十四大人们忙着杀鱼、肫肉、蒸花馍,准备年货。

每当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把节日的气氛装点的更加浓厚。吃过午饭后,端出香喷喷的肉馅,一家人就包起了饺子,男同志擀皮、小孩们当运输员,妈妈们就负责制作精美的水饺。奶奶还要在饺子里放进硬币,看谁最有福气。当一盘盘挺着肚子的水饺端上桌时,大家找到自己满意的饺子,张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运。最后,那个带有福气的饺子还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家家户户吃的都是饺子,我们早早的吃晚饭,守在电视前看春晚,也是“守岁”。

初一到初六这几天,就是我们小孩子“挣钱”的最好时机。天天不是呆在爷爷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妈妈的话说,就是“整天不着家”,但我们仍然乐呵呵的东跑西窜。

我们这的春节一般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才告一段落。虽然濮阳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与许多大城市一样,热热闹闹的迎来春节,又热热闹闹的把它送走。

家乡习俗作文 篇6

在广西,我们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守岁、给压岁钱、拜年、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大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广西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等,都要提前买好。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要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

春节又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吃过团圆饭。

过年的前一个夜晚,便是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就是春节最热闹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老少少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同享受这般天伦之乐。

第二天,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祝贺的话语。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

侧耳倾听,春节迈着轻快的步伐走了,一切又恢复原本的平静。

家乡习俗作文 篇7

在鞭炮声中,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我们沉浸在压岁钱的喜悦里面,沉浸在看全家团圆的氛围里面,这些都是我们中国的习俗,也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

外面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让我在睡梦里面醒来,淘气的表弟在楼下大喊着,姐姐你不去土地庙吗?我不耐烦地捂住自己的耳朵,可是土地庙这几个词在我的脑海里面徘徊,我立刻就跳下床说来了来了,然后手忙脚乱地穿起衣服,打着赤脚就冲进卫生间,开始洗脸刷牙,然后和表弟牵着手就去土地庙了。

刚到土地庙,我们便冲到大门后,急切地用眼睛寻找彩旗。忽然,我的眼中闪现出两面彩旗,幸好,老天可怜我,给我了两面彩旗,我的心中呵呵直笑。我迅速地把它们紧握在手里,跑去告诉表弟。

“当当,当当”乐队开始演唱起来,欢乐的歌儿在我们的耳边响起。我们拿着彩旗在她们的前面奔跑。鞭炮在我们的身边连连响起,我们连忙左蹦右闪。在快乐的气氛中,我们连走路走了很久了也不知道。

“咕噜,咕噜”,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表弟的吃饭铃响了,正巧,我们劳作了半天,终于可以到一户人家蹭饭了。这也是我最不解的地方,因为,就在上一年,我们是到我外公家。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一习俗是一家轮一家的呀!

中午时,下了一场小雨,但依旧没有影响我们蓬勃的兴致。我们下午的目标是一家饭店,还听说他们家的手艺是一等一的好,我的吃货表弟已经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口水了。因为在饭店在半山腰,所以在泥泞的山路上走,十分得难走。但我们又寻找到了一些乐子,我们把彩旗举得高高的,用力的挥舞着彩旗。在绿油油的山林中,忽然出现了十几只小鸟,有红,有黄,有蓝,有黑……它们在山林中穿梭着,嬉戏着。在我的家乡这也代表着一个寓意:自己就像一面彩旗一样,跑得快,看得远,就是成绩好,有见识,成为社会中的一个亮点。

彩旗是一个很普通的东西,但是在我的眼里,它有特殊的意义,它代表一个美好的愿望,我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一样有本事,虽然这只是我自己的一个虚构的含义,但是在我自己的眼里面,他是一个可以实现的愿望。

家乡习俗作文 篇8

近日,翻书看到“远庖厨者,君子也;近庖厨者,小人也”之类的话语,不免想起家乡杀生的风俗。

每年七月初九,各家各户都要宰鸡杀鸭,据说是供奉七月初七天河相聚的牛郎织女。至于日期为何编偏选在七月初九,谁也说不出个缘由来。

七月初八晚上,老妈就开始着手为第二天的供奉作准备,要做的第一件事,自然是宰鸡杀鸭。鸡鸭被抓进厨房,大概它们也知道命不久矣,都拼命作出诸多无谓的挣扎。人在屋内听到它们此起彼落的绝命之唱,不禁侧隐之心顿生;但一想到“酒酿鸭”、“盐焗鸡”的美味,便也心境安然。可怜的祭品寿终却不能安寝!它们还得进水锅,下油锅,制作成供远厄厨者食用的佳肴。

由此可见,杀生,名为供奉之用,实为食补之举;杀生者,名为庖厨者,实为远庖厨之人。可是,庖厨者常成箭靶。受众人指责,罪过!罪过!成为“小人”;远庖厨者嘛,则赞有佛祖心肠,善哉!善哉,誉为“君子”。至于“君子”亦吃肉一事,人们似乎视而不见。这就犹如劝戒屠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却忽略了屠夫只不过为那些吃肉的远厄厨君子杀生而已,充其量只是帮凶,不是主谋。这其中,大概就是真小人与伪君子之别吧。

家乡习俗作文 篇9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风民俗。我的家乡也有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我的家乡在运城,运城的晋糕,拌菜,甚至是笑话都是出了名的。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介绍我们运城的旺火。

旺火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历史悠久的风俗习惯。以前,人们用大块的煤炭垒成塔状来点旺火,而现在呢,我们运城有些地方换成了柏树枝。传说,孙悟空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太上老君大怒,辱骂了孙悟空,孙悟空不服,一棒打碎了太上老君用的八卦炉,其碎片洒向人间,所落之后,燃起熊熊大火,玉皇大帝派托塔天王拯救人间,天王将他的宝物玲珑宝塔化作无数小塔飞落人间,将烈火及浓烟统统收回。人们为纪念此事,便在每年除夕或初一点起塔状烈火,即称旺火。

每年过年,我们回到家乡,爷爷早已准备好了柏树枝。除夕晚12点整,我们全家人都要围在柏树枝堆前,由爷爷来点。先点燃一张纸或其中一根柏树枝,将其塞入柏树枝堆中,尽量引燃柏树枝堆,然后来回翻动,挑动,将所有柏树枝都点燃,全部点燃后,所有人可围着旺火席地而坐,为新的一年中的自己祝愿,也可围着旺火放一圈鞭炮、烟花。跳动的火光在绚丽的烟花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显得格外美丽、明亮。这熊熊燃烧的旺火,寓意我们在新的一年里运气会一年旺盛。家业、事业会兴旺发达,福气东来!

我的家乡还有许多民风民俗,如贴门神,挂灯笼等。知道了我家乡的民风民俗,你家乡的民风民俗又有哪些呢?快来说一说吧!

家乡习俗作文 篇10

我的家乡是“老子故里,道德之乡”的涡阳,我们家乡的春节别有一番特色。从除夕到正月十五,虽说忙忙碌碌,但是,在忙碌中体会到的何尝不是欢乐呢?

除夕是最令人兴奋的日子,这天可以说是辞旧迎新,大家穿上了新衣服。因为“无新衣,不新年”。傍晚,吃过年夜饭,就跑到大街上同朋友一起买各种烟花爆竹。到了店门前一看,哇!琳琅满目的商品,我的眼睛都要看不过来了。有飞天炮、摔炮、水雷、雷鸣......我真想统统拿走。

我把烟花拿在手中,用打火机点着,一下冒出了金色的火花。随之又开始冒出不同颜色的火花。我急忙挥舞,挥舞出不同形状。眼看快灭了,我又拿起了另一只来引火,居然引着了。我又拿起几个烟花,全引燃,一只手上拿几个,不停地挥舞,像仙女在凌空飞舞彩带。真是美丽又壮观!

还有摔炮,拿起一个,往地上一摔,立马发出了清脆的响声。还有飞天炮,是一个蜜蜂的外形,旁边还有一个绿色的引火线。我把线点着,赶紧跑开了。它像一个飞碟一样,旋转着,随之升天,发出各色的光芒。

当我们玩累了,便一起回家看联欢晚会了,里面的舞蹈优美而喜庆,演员挥舞着手中的彩带,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还有各种小品,使人笑得合不拢嘴,又颇令人感动。

这天夜里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岁数大的人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