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介绍鲁迅作文汇总九篇

笔墨馆 人气:2.88W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介绍鲁迅作文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介绍鲁迅作文汇总九篇

介绍鲁迅作文 篇1

我不敢说自己读懂了鲁迅,但我是个喜欢甚至崇拜鲁迅的男孩。

有人说如果不是因为考试等必需因素,没有人会将鲁迅的杂文读上四五遍,可我已经记不清读过多少遍了,至今还在读着,而且必将永远地读下去。每次阅读,总有感悟,我不知道我读懂了多少,只知道我一次比一次懂得多,每次,都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不是矫情,不是做作,而是真的和鲁迅,我眼中最伟大的作者交流。

我懂得越多,就越知道他的伟大。有人居然说,他是靠骂街出名的,我觉得这是对鲁迅最大的侮辱。有人看林语堂,看余秋雨,看张爱玲,不愿看鲁迅,说是讨厌那种压抑的气氛,那种积血的悲哀。记得丰子恺有幅漫画,名字叫“一肩担尽古今愁”,我总觉得,那就好像鲁迅,也只有鲁迅,才配得上这样的名字。鲁迅是一座凝聚的大山,他托起的是民族,而不是个人的名利,或是写作的乐趣。

鲁迅的生命,消耗在不停的斗争中,和刽子手斗,和帮凶斗,和伪君子斗,和御用文人斗。鲁迅好像并没有为自己活着,这是种伟大,是一种至今还没有任何人可以比拟的伟大。

从鲁迅的风格来看,鲁迅的杂文短小,精悍,却切中要害,每次都让那些拼命掩饰的面具无情地滑落。鲁迅不讲任何情面,只要是对人们有害的,他决不会放过。哪怕是他以前的好友,这一点,正是他人格的伟大。现在的作者,有几个敢直言不讳而不怕得罪人的?他们就算是不得已批评人,也只会不痛不痒地说几句,然后赔尽小心。

我佩服鲁迅,崇拜鲁迅。而如今,却有人忘记了鲁迅,我深深地忧虑!

介绍鲁迅作文 篇2

一张瘦削的脸庞,透露出刚毅与坚强;两道锐利的目光,仿佛能刺透黑夜;一头不屈的硬发,显示与恶势力的不调和。这形象与那不朽的文字一起,随着岁月的增长,逐渐由模糊变清晰,终于画出了我心中的鲁迅先生,

众多的作家中,鲁迅是突出的一个,野兽特殊的一个。虽然他没有的累累巨著,没有冰心老人那清新、优美的诗一般的笔调,也没有雨果那曲折动人的小说情节,但他以对人民的关爱,对旧社会的憎恨和他那坚强不屈的品质,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他以笔为抢,以文字为利剑,挑破漫漫长夜。他敢骂,骂那些奴颜婢膝,貌似中庸的伪君子;敢论,论国民的劣质根本;他敢呐喊,为在土地上麻木生活着的闰土而呐喊。

鲁迅关心爱护青少年,总是询问侄女周晔一些问题,犯了错却以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去批评;鲁迅憎恨旧社会,即使在开玩笑时也不忘抨击那压迫人民的旧社会;鲁迅同情贫苦人民,肯为一个区区车夫去半跪治伤,送药送纱布。最让我崇敬的是他关心别人胜过自己,他不顾自己病重,反而让女佣阿三多休息,不让她干重活。他的这种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品质不仅得到了当时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也得到了现代人的崇敬和钦佩。

虽然鲁迅走了,但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他甘愿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甘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他不仅属于历史,也属于现实。

介绍鲁迅作文 篇3

鲁迅故里鲁迅先生是闻名世界的文学家,他出版了很多书,如《朝花夕拾》。鲁迅先生的家乡在绍兴。为了看鲁迅先生的故居,我特地赶来。鲁迅先生的故居是个公园,游人免费观赏。我们只看了其中之二:“三味书屋”和“百草园”。我们先来到了“三味书屋”,那儿是鲁迅先生从小上课的地方。“三味书屋”顾名思义就是上课学习的地方。

进入屋中,可以看见:一张桌子在堂子的中间,这是老师坐的位置,学生们坐在老师的两边,而鲁迅先生则坐在一个房角旁,从这可以看出鲁迅先生身份的不同。我们为当时鲁迅先生的认真态度而感叹。之后,我们来到了“百草园”。 “百草园” 顾名思义是种菜的地方。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土地,菜地的旁边还有一口鲁迅先生曾经用它浇地的老井。过了一会,我们便走了,虽然不是离开了绍兴,而是离开了鲁迅先生的故居!再见了,鲁迅故居!下次我一定再来看“你”!

介绍鲁迅作文 篇4

他嫉恶如仇;他关心青年;他幽默风趣;他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他是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他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他,就是鲁迅。

通过学习第五组的课文和课外阅读,我走进了鲁迅先生的世界。

鲁迅先生的写作是真实的。

比如《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其实是一个精神错乱的人物,他以为身边的人都在“吃人”,他想保护自己,更想保护身边那些活泼天真的孩子。鲁迅先生接狂人之口,让我们看到了旧社会无边的黑暗。而这,并不是别人“敢想、敢说、敢写”的。

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

比如在《药》这一文中,人们封建迷信,有一户人家的儿子的了大病,听了别人的妄言,却信以为真,拿出积攒的钱去买“人血馒头”,以为它包治百病,但儿子吃了后,还是去世了。鲁迅先生让我们看到了旧社会的封建,同时,也写出了那些反动统治者的残忍。

鲁迅先生思念故乡。

《故乡》一文是鲁迅先生二十年后回故乡的感受。鲁迅先生回到故乡,却发现,这和记忆中的故乡有着天壤之别,少年时期的玩伴闰土,再也不是那个见多识广、机智勇敢的孩子了,中年的闰土和他的父亲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更令鲁迅先生失望的是,闰土恭恭敬敬地叫他“老爷”,令鲁迅先生的心一下子凉了。离开故乡时,他也没有了留恋,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原本清晰,却又模糊了,使鲁迅先生十分悲哀。可见当时的社会多么可怕,导致鲁迅先生再回家乡时也已物是人非了。

鲁迅先生不会去写那些假惺惺的,只写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所以才受到了这么多人的爱戴和敬仰。

介绍鲁迅作文 篇5

一个是供在“神龛”里的鲁迅,他去世不到两周年,“谥号”就有了许多,多得我必须细细打点才能说全。“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中国的一等圣人”“新中国的圣人”“革命队伍中最革命的很老练的先锋分子”。在我还是蒙童的时候,我只能听到师长千篇一律地告白:鲁迅的文章是“匕首”,是“投枪”;鲁迅对民众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倡导“壕堑战”,主张“韧的战斗”。这个鲁迅离我很远,很远,好像除了“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外,就是先生那“倔强地竖立起来”的头发,别的什么印象也没留下。

另一个是活在他自己著作里的鲁迅。他写下了很多深刻的话,也说了些过激的话。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圣人”,而且一辈子也没有承认谁是“圣人”。他的祖上也“曾阔过”,到他却家道中落,成了“破落户儿”:父亲久病,作为长子的他经常奔走于当铺与药铺,受尽白眼;他曾因溜进百草园翻何首乌,捉蝥,被先生责罚;他留过学,学过医,成绩平平,弃

医从文;他思想活跃,先是进化论,继之超人哲学,后来社会主义思潮,在他身上深深地烙上了中国近代思想快速发展的痕迹。但他始终秉承“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一精髓。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世界观,影响几代中国人。他“呐喊”过,想凭一己之力,唤醒沉睡的同胞,捣毁令人窒息的“铁屋子”;他也“彷徨”过,孤独地在故纸堆里抄写古碑;他更妥协过,接受了母亲“赠送”给他的“礼物”;他绝对疲惫过,“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总之,他同普通人一样,但想得多,看得深;他的思想未必都对,他自己也曾说“矫枉必须过正”;他深情祝福中国人“忘掉我吧”,但即便是七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也无法“忘却”!

两个鲁迅,我痛惜前一个,喜欢后一个。前者虽然妙相庄严,但渐失生气。这个鲁迅只需人顶礼膜拜,让人盲目崇拜,却难以给人一点新鲜的思想.自己也成为生前痛恨的被高高供奉的土偶;后者虽然不是那么神圣庄严,但那思想却是鲜活的,可以接受,可以批评,可以补充,可以修正,也因此可以愈益完备、愈益发展。

一切思想家——即使是最伟大的思想家。一旦被当作“神”,供于“神龛”之上,他的思想就不能与时俱进,从而僵化,继而终结生命。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要想扼杀一种思想,最简单、最方便、最冠冕的办法,就是把它供起来。如果我们真的尊敬一位伟人,那就请他当作一位智者而不要把他吹捧成“神”吧。我们吸收的智慧,而不要匍匐着求他替我们解决他生前未曾遇到的问题。

前面的路,要自己来走,这就是我眼中的“鲁迅”。

介绍鲁迅作文 篇6

目光犀利穿过黑暗,嘴角带着浸润着血迹的蔑视和嘲讽;你在彷徨,你在呐喊;把笔杆,变成了锋利无比的匕首,面对几千年的王朝历史;你用沉默中的爆发,惊醒沉睡中的魂魄。

前方的路迷茫,我们需要光的引领。

你就是我的前行之光-----鲁迅。

你呐喊:拯救国民在于拯救其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文化落后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国民的愚昧麻木。在那黑暗的时代,当整天说着“我先前比你们阔多了”的阿Q惨死刀下时;当愚昧无知的华老栓拿着蘸满先烈鲜血的馒头为儿子救命时;当“救救孩子”的呼喊从狂人口中发出时;当风雪中的祥林嫂倒在新年的一片祝福声中时,我的灵魂颤抖了,愚昧已然蔓延,“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是你,为我在黑暗中把前行之路照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建立起高高的精神殿堂,才能堂堂而生,磊磊而立!

在社会日益复杂的今天,那些“麻木”的看客并未“断子绝孙”,甚至“人丁兴旺”。湖南数百名群众兴高采烈,面带微笑,在如潮的欢呼声中见证一个鲜活的生命从高楼跃下永远消失;当“小悦悦”遇难,道旁十八个人经过都装没有看见……物质丰富而精神贫瘠,道德沦丧,城市与冷漠戒备相联,良心和良知的血液已被商业稀释,

前行路上,光,似乎残缺了,我拾起了他们丢失的灵魂碎片。你说要不断改造国民的劣根性,使中国人不再麻木落后,不再愚昧无知。你说哪怕光有所残缺,但仍需坚持,要从内心将光不断迸射,一点一点刺入黑暗。一个寒冷的冬天虽已经降临,但泥土下的种子已经苏醒,春天还会远吗?

前行路上,穿梭在光亮中,做一个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残酷的试炼;前行路上自己也来放光,照亮一路的高低起伏,照亮生命的山峦,照亮理想的高台。这光定能突破黑暗也突破冷漠,这光定能百折不回,战无不胜。

和谐的社会同时也是文明的社会,在建设中,我们应担当起正义,担当起良知,摒弃冷漠, 传递温暖。如此走进21世纪才不会耻辱。

前行有你,前行有光。

我定会以我的光,唤醒沉睡的大地!

介绍鲁迅作文 篇7

你是否记得“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出自谁之口?你又可否记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在写谁?没错!正是鲁迅先生。他是我最崇拜的人。

谈起鲁迅先生,他的形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蓬松的头发虽看起来很乱,却很精神;每一根都笔直地挺立着。一张又瘦又黄的脸令人难忘。他的眼睛不大却很有神,令人不敢直视他,却又给人无穷的力量。

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体验到了读书的快乐;《社戏》则感受到了童真的幸福。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他是文学的巨人!从他身上,可以读出人性的真善美、读出黑白、是非。

我崇拜鲁迅先生真正的原因,是因为他是个出凡入圣的“神”,他是严格意义上的真正的人!他爱憎分明,脚踏实地,品德高尚;他“俯首甘为孺子牛”!

他说过“时间就像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有的。”时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勤奋者,会努力去追赶,去挣、去挤;懒汉终不愿去挤、去挣,他始终不会有。鲁迅先生先生正是善于挤时间、支配时间的勤奋者。他一生多病,工作和生活条件都不好,但他每天都工作到深夜,第二天,又是废寝忘食。

他一直以父亲般的胸怀宽容我们,等待我们。让我们一起走出浮躁的海面,以后辈学人的身份带着一颗不然世俗的心,与他进行灵魂深处的对话吧!

介绍鲁迅作文 篇8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从前认为,鲁迅非常严肃、冷漠,可是读了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后,我才深刻了解鲁迅。

原来鲁迅也很幽默,他的笑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什么可笑的话,他会笑得连烟头都拿不住,常常笑得咳嗽起来。鲁迅先生每天都要陪客,从下午二、三点来了客人,一直陪到五、六点钟,若客人在家里吃饭,吃完饭后又要喝茶,常常陪客人到晚上十一、二点钟。客人走后已经下半夜,人们本该睡觉,而鲁迅才要开始工作。直到第二天早上,人们开始工作了,而鲁迅才刚睡下。陪客人表现了他对客人的尊敬,他是多么辛苦呀!

鲁迅工作累了,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鲁迅说:“坐在椅子上翻翻书就是休息。”他这种珍惜时间,发奋读书的行为让我们值得学习。在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七日,鲁迅先生发病了,是气喘,十七日一夜未眠,十八日终日喘息,十九日下半夜,人衰弱到了极点。天将发白时,鲁迅先生像平日一样,工作完休息了,鲁迅先生永远离我们而去了。

鲁迅先生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他用一支笔与敌人做斗争。臧克家写了一篇散文《有的人》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的高尚品质。

今年是鲁迅先生逝世八十四周年,鲁迅先生用实际行动,谱写了精彩的人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让我们向伟大的鲁迅先生学习,珍惜时间,努力读书吧!

介绍鲁迅作文 篇9

再也没有鲁迅了,没有。

先生已去了70年,我们一直在赞叹先生的文章,一直在背诵先生的名篇,一直在怀念先生的事迹。

鲁迅是空前的,纵观中国文学的漫漫长路,他是最耀眼最璀璨的一颗星。他个性的为人,他个性的文笔,文坛中为数寥寥。

鲁迅是绝后的,他的文学成就迄今无人能及。人们一直在为先生个性的文章叫好,无人不晓他是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与文学家。但能说出这些的人们并不完全清楚鲁迅的痛楚与寂寞。

书架上堆满了戴望舒的诗、梁实秋的散文、郁达夫的小说,鲁迅去哪儿了?是一声无奈的叹息,还是不置可否的一笑?

鲁迅的文章好像缺了点什么,悠闲?温和?暗淡?感性?这样与众不同的文章难以和现代的新新人类产生共鸣。如果我们没有记错的话,60多年前先生曾批判过这些“漂亮、雍容、缜密”的文章,说这些是“使人麻痹 的”,但如今它们却都成了最流行最大众的,是历史嘲弄了鲁迅,还是鲁迅调侃了历史?

先生为中国文学杀出了一条血路,颇为尴尬的是,路上再也没有人走了,我感到先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哀。先生的个性文采和犀利笔锋,让现代人难以接受。现代人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不愿让犀利的目光洞穿自己的弱点,不愿意受到委屈。

于是,我们在绞尽脑汁理解鲁迅的文章时,也潜移默化地接受着“不要当另一个鲁迅”的教诲。相比之下,新新人类似乎比鲁迅更富有个性,他们讨厌孔乙己、闰土呆若木鸡的形象,却宁愿喜欢“小丸子”那样“无知者无畏”的社会小人物;他们讨厌阿Q的穷酸相,却宁愿追随“哈韩族”的脚步;他们讨厌涓生和子君那样反封建的呐喊,却宁愿生活在一片混沌之中……在个性多元化的社会中,惟独鲁迅的“个性”显得如此寂寞,也许这正是“自古圣贤皆寂寞”。

鲁迅注定是寂寞的,那个寒冷的大年夜里,在鲁镇的祝福声中逝去的祥林嫂已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化为一个小黑点,随时光的流逝,被记忆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