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合集15篇)

笔墨馆 人气:2.51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合集15篇)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3)公被狐白之裘 被: (4)乃令出裘发粟 出: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之谓失其本心。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9.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 (2分)

10.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参考答案:

7.1何加:有什么好处。 2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3被:同“披”,披着,穿着 4出:发放 (每空1分,共4分)

8.(1)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2分)

(2)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2分)

9.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2分)

10.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2分)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2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肾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B.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必以分人

C.所欲有甚于生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谓为信然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在这篇文章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提出的?(2分)

小题4:古今中外有许多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试举出一位,并用一句话概括其事迹。(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①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②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这种本性,(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4分)

小题3:舍生而取义;用“舍鱼而取熊掌”作比喻提出的。(答成用“鱼”和“熊掌”作比喻提出的也可得分)(2分)

小题4:文天祥宁死不降元。 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2分)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加点字意思的能力。A项中的两个“而”都为“连词、表转折”的意思。

小题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3: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观点是怎么提出来的。根据文章的开头来分析即可。

小题4: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列举的英雄人物以及事迹只要与舍生取义有关即可。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3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下面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是亦不可已乎?

【小题2】下面句子翻译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这也不是可以的吗?这就叫做失去了他的天良。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译文: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C.乡为身死而不受。

译文: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D.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只不过)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

【小题3】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L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 C.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获而丧失本心。D.文中运用了不少排比和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富于文采和气势。

答案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A

解析【小题1】A中“辟”通“避”;B中“辩”通“辨”;C中“乡”通“向”。

【小题1】“以”应为:“停止、放弃”。

【小题1】A中观点应是“舍生取义”。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4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

【注释】

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2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3)今谓人曰( ) (3)何故( )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31.【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 这个比喻来阐述 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 ,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 的中心论点。(4分)

32. 【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29.患:祸患,灾难 是:这、这样 谓:对……说 故:缘故、原因

评分说明:每空1分,共4分

30.(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

(2)送给你天下,却要你的性命,你愿意这样做吗?

评分说明:关键词翻译正确,语句通顺,意同即可。每小题2分,共4分

31.舍鱼而取熊掌 舍生取义 天下不如生命珍贵 万事莫贵于义(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

评分说明:每空1分

32.“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1分,答到“正义、大义”均可得1分)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2分)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5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句中划线词的含义

(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苟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乡为身死而不受。乡: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一条,并联系实际谈谈对这一名言的理解。(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通过摆事实讲道,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2)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3)“乡”通“向”,从前。

(4)停止,放弃。

2、(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意对即可)

3、示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名言不仅为历史上无数事实证明,也为当今无数事实所证明。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沉湎于舒适安乐的生活之中,人人都要有忧患意识,这样才能振作精神,奋发有为,否则,就有国破家亡的危险。(只要是孟子有哲理的名言均可)

4、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大意正确即可)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6

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10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日:“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日:‘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日:‘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故日:‘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

B.是义贵于其身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C.死亦我所恶不以恶小而为之

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予观夫巴陵胜状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万事莫贵于义也。

【小题3】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4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1】(1)不是只有贤明的人才有这样的谚、部队士、任何事都比不上“义”重要。

【小题1】万事莫贵于义。“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

解析【小题1】B中二者都是“代词,这”。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贤、是心、莫”等重点词语要理解精准。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中心主题理解和表达。学生能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以推理的方式,分析和概括在某一叙述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主张和看法。能结合文章做具体分析,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7

阅读《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个文言文选段,回答后面问题。(15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①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蹴尔而与之( )(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3)所以动心忍性( )(4)困于心,衡于虑( )

7.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9.选自《孟子》的两则文段,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甲文第一段告诉我们:对于人来说,生死固为重要,但 更重要。乙文第一段则讲明了 的道理。(2分)

10.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阅读答案:

6.(1)用脚踢(2)为了(3)用这些来……(4)通横,阻塞,不顺畅

7.D

8.(1)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人的本性。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忧患使人们谋求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就会让人萎靡死亡(关键词:是、已、本心、然后、生、死)

9.人的尊严(骨气) 逆境造就人才

10.示例:不失“本心”应该做到: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保持人的本性,去恶扬善,勤俭节约,居安思危。 如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们要挺身而出,捍卫正义。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8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妥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下列加线字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2分)【 】

A.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君将哀而生之乎

B.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

C.万钟于我何加焉而山不加增

D.所欲有甚于生者皆以美于徐公【小题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2分)【 】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D.甚矣,汝之不惠【小题3】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4】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三段中阐述的观点:(2分)

答案

【小题1】D(2分)

【小题2】C(2分)

【小题3】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2分

【小题4】人不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或人在接受优厚的棒禄时也要讲“礼义)(2分)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9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诗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④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⑤,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索:索要;索取。④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⑤捄:同“救”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所欲有甚于生者 ⑵故患有所不辟也

7.“事”在古汉语中的解释有:①官职,职务②侍奉③从事④事情。在乙文的 “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一句的加点词“事“的意思是______(只填序号)(2分)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故不为苟得也 ⑵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9.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文天祥的哪些表现能够阐明甲文“舍生取义”的观点(3分)

6.(1)比 (2)通“避”,躲避。7.②

8.⑴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⑵弘范于是用接待客人的礼节来接待他。

9.要点:文天祥被俘后,不受威胁,坚决不向弘范行跪拜礼;写诗明志(拒绝弘范让其招降张世杰的要求);国家灭亡后,不受利诱,坚决不为偷生而事二主。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____________________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所缺诗句。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1)二者不可得兼 ()

(2)得之则生 ()

(3)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翻译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回答

(1)上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文“行道之人”和“乞人”的做法你是否赞同?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骨气》中引用孟子的一段话来解释骨气的含义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那么“万钟则……”这句话应指前面的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文段中“义”的含义,写出三个含“义”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略”。

2、(1)同时拥有(2)生存、活(3)侍奉(4)通“辨,辨别”

3、(1)不仅仅贤能的人有这样的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是贤能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2)万钟这样的丰厚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

4、(1)舍生取义(2)答案不唯一,要言之成理(3)富贵不能淫。

5、“略”。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1

【原文展示】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复习题与答案】

1、此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它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是什么?

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取义。

3、什么是“义”呢?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他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羞耻,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一般指公正的道理或正义的行动。

4、孟子是怎样提出和政论他的主张的?

把生命比做鱼,把义比做熊掌,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用舍鱼而取熊掌设喻,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5、为什么用比喻形式说理,而不直接提出来?

这样说理形象通俗,易于接受。

6、第一段分几层论述?分别从哪个角度论述?

三层:

第一层:“鱼,我所欲也一一舍生而取义者也。”用比喻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第二层:“生亦我所欲一一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用生与死进行对比论证为什么要“舍生取义”。(指出人间有比生更宝贵的东西,就是义,也有比死更可怕的东西,就是不义。)

第三层:“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贤者能勿丧耳。” 激励众人,此心人皆有之。

7、文中至今流传的一个成语是? 舍生取义。

8、作者说“舍生取义”之心“人皆有之”意图何在?

激励众人崇尚道义。

9、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明确:提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的论点后,首先从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是因为人皆有“欲生不为苟得,恶死有所不辟”的思想。然后再从反面说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可是事实上,“义”超过了“生”,所以人能够不贪生,不避死。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贤者更能保存而不丧失。接着举例说明,人既使在饥饿时仍有羞恶之心,自古以来就有宁死不食“嗟来之食”的人。最后,文章陡然一转,“乡为身死而不受”,现在“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先前为了“义”可以“舍生”,现在却为了高官厚禄和物质享受就舍掉了“义”,这种行为不是应该停止吗?

总之,这段文章是说,能做到“舍生取义”是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辨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

10、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有比死亡更令人厌恶的东西是什么?

义:不义。

11、为什么不能做苟且偷生的事?为什么有的灾祸不能躲避?

因为苟且偷生的事往往违背道义,如果背弃信义去做,就会为人所唾弃。 因为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义。

12、“贤者”和普通人的区别在于什么?

能否固守道义。贤者能坚持操守,勿丧失。

13、“一箪食……乞人不屑也”。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举例论证。

14、“一箪食……乞人不屑也“。化用成语故事是:

嗟来之食。

15、用这一生动的事例的目的是为了证明什么?

“一箪食,一豆羹”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关乎生死。如果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即使是无人认识的路人和贫贱的乞丐宁愿饿死也不接受,说明“所恶有甚于死者”既义重于生。

16、“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此之谓失其本心。”段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对比论证;举例论证。作用是从反面论证“万钟”亦不该接受。

与“一箪食,一豆羹”段进行对比,从正反两方面印证了“舍生取义”。

17、孟子在文中表扬了哪些人?斥责了哪些人?

表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贪图享受、见利忘义的人。

18、如何看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义”字是一种充塞天地之间的'正气,无处不有,但当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时,大多数人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到。

19、对孟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的评价。

他认为每一个人一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善心,在文中这种思想显然有它的进步性。但是这种结实没有强调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对人的作用。在文中阐发了唯心主义的性善说,说什么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不合事实的。此类糟粕,应予剔除。

20、从古到今,无数的事例验证“舍生取义”的人可以流芳百世,见利忘义的人遗臭万年。请举例一一加以验证。

舍生取义之人如,文天祥、史可法、谭嗣同、李大钊等。

见利忘义的人如,吕师孟叔侄、秦会、洪承畴等。

21、联系全文的大意,用“生”与“义”开头,拟写一副对联(不少于五字)。

22、你过去一定也做出过许多次选择,,其中哪一次对你的影响最大、印象最深?你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或教训。

(思考人生选择的意义及应当遵循的原则,树立起义重与利、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念。)

23、文章开篇运用了什么修辞?为何运用这一修辞?

比喻,因为本文是论述“舍生取义”的,重在“义”,“义”是抽象事物,难以把握,理解,用比喻使人容易接受。

24、本文围绕什么展开议论?

孟子设喻,从人的口腹之欲开始通篇议论,也围绕着人的口腹之欲展开。

25、文章从所欲入手,说明人的所欲发生矛盾时应该怎样?

应采取一个正确的原则态度,要进行正确的抉择和取舍。

26、文章用“鱼”和“熊掌”分别比喻什么?

鱼喻生命;熊掌喻“义”,形象的区分“生”与“义”的价值高下。

27、面对生与义不能得兼时,孟子认为应该怎样做?

宁可取义,也不苟且偷生。既故不为苟得也。

28、面对死与不义不能同时避开时,孟子认为应该如何处理?

拧可赴死,也不愿躬躬不义。

29、作者在文中把什么看作比死更令人厌恶?(用两个字概括)不义。

30、作者认为面对正义时,人表现应如何?

为了正义绝不能贪生怕死,屈辱人格,而要无所畏惧,义无所顾。

31、指出文中从反面论述: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凡是可以苟且偷生的无耻手段都做得出来的句子: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32、指出文中:有的人明知采用某种手段就可以生存却不采用,其原因是:

所欲有甚于生者。

33、指出文中有的人明知采用某种手段就可以躲避辟患却不采用,其原因是:

所恶有甚于死者。

34、为什么世人的行为仍有贤与肖,义与不义的区别呢?

因为贤者能坚持“舍生取义”,始终“勿丧”,一般人则难免因环境改变,而“失其本心”

35、文中作者认为“舍生取义”之心,不仅仅是贤人所具有的语句: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6、文中“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有何作用?

承上启下

37、“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为什么饥饿的行人,乞丐不接受呢?

因施与者态度不好。他们认为接受这“嗟来之食”,将陷身于不义,这是人们天生的羞恶之心。

38、用者对于“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是如何回答的:

万钟于我何加焉!

39、文中指出昔日宁死不受嗟来之食的人,此时却不辨礼义而受之,你如何理解这种现象?

这类人是在无尽的利欲的旨诱一丧失了本心。即受环境影响。

40、文章第二段举实例的目的是:

进一步论证“义”重于生命,并在篇末点题,指出不应为物欲所蔽。

41、指出文中点题的句子:

此之谓失其本心。

42、孟子在文中虽讨论的是一般人的道德标准,但实质另有它论,你认为作者意在职责谁,体现什么思想?

意在职责统治者,不应被物欲所蔽,而丧失羞恶之心。体现了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43、出自《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的成语有什么?

舍生取义 嗟来之食

44、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 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 以“鱼”与“熊掌”比喻引出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③ 为什么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所欲有甚于生者。

④ 作者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论点,得出结论的句子是: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⑤ 强调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的句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⑥ 强调“一箪食,一豆羹”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关乎生死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⑦ 作者赞颂无人认识的路人和贫贱的乞丐宁愿饿死也不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说明“所恶有甚于死者”即义重于生的句子是: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⑧ 结尾“此之谓失其本心”照应开头哪句话?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5.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2

课内文言文,回答10~12题。(8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故不为苟得也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1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译文: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12.结合选文的文体特点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2分)

答:

(二)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回答13~16题。(8分)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①之之谓义,由是而之②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③为仁孑孑④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节选自韩愈《原道》)

【注释】①宜:合宜,恰切。《礼记·中庸》:“义者,宜也。”②之:往。③煦煦:和蔼可亲的样子。这里指小恩小惠。④孑孑(jié):谨小慎微的样子。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博爱之谓仁 (2)老子之小仁义

14.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

彼以 煦 煦 为 仁 孑 孑 为 义 其 小 之 也 则 宜。

15.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译文:

16.在韩愈看来,老子所说的“道德”与自己所说的“道德”含义是否一致,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2分)

答:

二、古诗文阅读(满分20分)

10.参考答案:(1)苟: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2)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每词1分,计2分)

11.参考示例:(1)如果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什么不可以使用呢?(2)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每个句子2分,计4分)

12

.参考答案: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分析推理从正面立论(1分),确立论点:舍生取义,为义而不避死(1分)。(答出论证方法得1分,论点正确得1分,计2分)

13.参考答案:(1)谓:叫作,称作。(2)小: 认为……小,轻视。(每词1分,计2分)

14.参考答案:彼以 煦 煦 为 仁/ 孑 孑 为 义 /其 小 之 也 则 宜。(每断对一处得1分,计2分)

15.参考答案:(好比)坐在井里看天的人,说天很小,其实天并不小。(大意正确即可,计2分)

16.参考答案:不一致。理由是:在韩愈看来老子所说的“道德”是抛开了仁义而言,只是他一个人的说法(1分),而自己所说的“道德”是包括仁义,是天下人所共同承认的道德(1分)。(大意正确即可,计2分)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3

阅读《鱼我所欲也》和《万事莫贵于义》,完成12-15题。(15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

【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3)今谓人曰( ) (3)何故(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14.【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 这个比喻来阐述 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 ,其次论证了 ,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 的中心论点。(4分)

15.【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2.患:祸患,灾难 是:这、这样 谓:对……说 故:缘故、原因

评分说明:每空1分,共4分

13.(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

(2)送给你天下,却要你的性命,你愿意这样做吗?

评分说明:关键词翻译正确,语句通顺,意同即可。每小题2分,共4分

14.舍鱼而取熊掌 舍生取义 天下不如生命珍贵 万事莫贵于义(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 每空1分

15.“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1分,答到“正义、大义”均可得1分)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2分)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4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题目。(14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以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庄子>故事两则》)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欲代子相( )

(3)故不为苟得也( ) (4)于是鸱得腐鼠(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的意思。(3分)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小题3】庄子在文中将自己比作 的“鸩鶵”,将惠子比作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鸱”,把“腐鼠”比作 ,巧借鸩鶵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惠子。(2分)

【小题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孟子《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也体现了这种追求。(2分)

【小题5】《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三篇文章中孟子的思想主张与《<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庄子的思想主张有很大不同。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孟子与庄子思想主张的不同点。你赞同哪种思想主张?简谈你的理由。(3分)

答案

【小题1】同“避”,逃避 做国相 苟且 在这时(2分)

【小题1】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3分)

【小题1】志向高洁 ; 功名利禄(2分)

【小题1】舍生取义(2分)

【小题1】孟子积极入世;庄子消极避世。

答到“积极”、“消极”或“入世”、“避世”的意思,均可得满分;

答到孟子“重义轻生”,庄子“不贪图富贵,幽默风趣”等也可给满分。

解析【小题1】解释词语注意通假字和古今异义字。

【小题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注意字字落实,连词成句的原则。注意关键字:子:对人的敬称,你。欲:想要。以:用。(3分)

【小题1】对话外之音的考查,“ 的鸩鶵”实际是“——的庄子”可以联系人物性格特点。(2分)

【小题1】考查运用原文回答问题,也考查对主旨的理解。(2分)

【小题1】没有固定答案,注意抓主要观点,庄子:消极。孟子:积极。谈理由要充分且言之有理。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5

《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下面题目。(14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小题1】指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分)

通 解释

【小题2】下列画线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屋舍俨然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故患有所不辟也 且人患志之不立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进亦忧,退亦忧

D同舍生皆被绮绣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小题3】根据文段内容填空。(4分)

⑴选段中,作者将 比作鱼,将 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

⑵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与文段中的“ ”这个词含义相同。

【小题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

(1)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小题5】孟子认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举出你所了解的一位“贤者”,并写出他的一句表明其气节的名句。(2分)

答案

【小题1】“辟”通“避” 躲避

【小题1】(2分)( C )

【小题1】(4分)(1) 生 义 舍生取义 (2) 贤者

【小题1】(4分)①由此可见,采用某种手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不仅仅是贤者有这种秉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小题1】(2分)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小题1】考查对通假字的了解。“辟”通“避” 躲避

【小题1】考查一词多意。

A.屋舍俨然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舍读音不同解释也不同,解释分别为:房舍、舍弃。

B.故患有所不辟也 且人患志之不立 患分别解释为:灾祸、害怕。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进亦忧,退亦忧 是都翻译成“这”。

D同舍生皆被绮绣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生分别解释为:学生、活。

【小题1】根据文段内容填空即运用文本信息解决问题。

联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以得到答案。

⑵细读“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可以概括为:贤者或贤士。

【小题1】翻译句子注意关键字解释准确,字字落实,连词成句。

(1) 翻译时注意通假字“辟”躲避。

(2) 翻译注意:丧:丧失

【小题1】答案不唯一,注意举出了解的 “贤者”还要写出他的一句表明其气节的名句。所以不能举有气节没留下名句的人。可以写文天祥。

TAGS:阅读 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