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质量管理观

笔墨馆 人气:2.38W

 关键词:

素质教育的质量管理观

育人为本,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全体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

推行校长负责制,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教研教改为龙头;

提升教师素质,建立骨干教师发展序列、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提要: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教育发展的质量要求,围绕素质教育过程的实施和培养体制、发展机制的建设,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学校常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三个方面,阐明素质教育的质量管理观。

正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

“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注重教育内涵发展。”

“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努力协调好教育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新人才培养体制,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

据以上的文件精神,围绕素质教育过程的实施和培养体制、发展机制的建设,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学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三个方面,阐明素质教育的质量管理观。

一、明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明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从而把握评价质量的基本标准,有效实施“新理念、新课程、新教育”。

(一)、深刻认识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

1、确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与整体素质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育人为本是根本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改革,要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高度来立意,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为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以“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能和惯性的人”为目标。

 教育实践,要促进 “全面发展”的落实与“整体素质”的提高,要从人的思想道德索质、文化素质、科学技术索质、艺术审美素质、心理身体健康素质和社会行为素质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均衡地推进,并有效地互动、整合,从而实现人的.心智的全面和谐发展,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个体与社会的协调统一、全面发展。

2、理解课程基本理念与三维教学目标

认识当代课程理论和改革的基本理念:知识、文化积累是基础;能力发展是核心;情感态度养成是灵魂,是保证能力发展和知识、文化积累的必要条件。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理解课程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

确立课程改革的直接培养目的: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知识结构合理。

德育为先: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团结互助、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能力为重:着力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

知识结构合理:适应社会要求和个人实际。

当前的实施重点是:快乐德育、人文智育,阳光体育。

3、遵循学习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按照学习的基本过程进行学习。学科学习方面: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提高智力素质 ;道德修养方面:规范-习惯-品德--提高道德素质。

坚持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原则:“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确保人的全面发展

转变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二)、贯彻全体发展、人人成才的观念,坚持鼓励引导原则,推行特长教育

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

(1)确保全体发展、人人成才。把人人可成才的观念贯穿教育全过程、贯穿社会各行业,面向全体,把培养人的创造性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机统一起来。

(2)坚持“有教无类”、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绝不歧视任何学生。

(3)抓住闪光点,从发挥长处入手推行特长教育,坚持正面鼓励引导为主的教育教学原则。

(三)、落实教育的自由民主与学生的个性发展、主动发展

1、树立新型的民主教学观念

建立新型的师生民主关系。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

尊重个性,承认差别,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全体发展,提倡自主发展;提倡全面发展,提倡个性发展。把握教师的主导性:启迪学生学做人,引领学生会学习,激励学生会思考;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做好学生学习的诱导者与合作者。

2、形成新型的教学方式

在遵循基本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变革学习方式。把变革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个性,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探索学习方式转变下的的教学方式。倡导“启发诱导---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教学方式,充分自主、引导发现,适度探究、引导发展,有效合作、引导共享,把学生个性发展作为自己的教学出发点和归宿。

二、科学优化学校常规管理

1、完善学校管理机制 

(1)推行校长负责制。实行以校长负责制为主体的学校管理体制,按照“简政放权”的要求,下放部分管理职能,明确校长岗位职责,实施目标管理,充分发挥校长管理的主导作用。

(2)实施开放、全面的管理

学校管理与上级机关管理、社会管理相结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建立和完善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和对教育建言献策的平台,积极利用社会力量监督和评价教育、参与教育管理。

实行学校工作联系制度。实行机关工作人员对口联系学校制度,通过了解情况、反馈信息、参与管理,及时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督促各学校落实上级精神,促进学校工作正常、顺利开展。

实行班级管理委员会制度。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委员会工作机制,邀请家长代表参加学校工作会议,汇报学校工作情况,进行教满意度测评,充分听取意见,督促各学校规范办学;邀请任课教师与家长参加总结班会,对学生成长与班级管理提出意见,从而赢得教师、学生、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3)加强学校特色化建设。鼓励学校探索新型的内部管理模式,鼓励学校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

2、抓好校园教育教学常规工作

(1)严格按课程标准设置课程和岗位。

(2)以教研教改为龙头,引领各项工作。

立足教育教学实际,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课题化解决方案,组织力量进行课题攻关,做到校校有课题,学区出精品;将教育科研工作作为对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校长工作绩效考核、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评价的重要内容。

(3)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即要大力改革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质量:以教研组为单位,实施联合教研和集体备课制度制度。

(4)重视课外活动。抓好校本课程开发,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5)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体现 “一整套先进的教育理念,一整套有活力的教育行为方式,一整套具有创新价值的教育制度” 的学校文化内涵。

按素质教育的要求,钢化教学常规管理,并体现特色管理。

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重构环境文化,体现人文关怀,彰显办学特色。建设“书香校园”、“书香班级”,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按标准配齐各类书籍,发挥教师、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校园、班级为阵地,建设别具一格的的校园文化。

三、加强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一)、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

根据一定的教育任务与目标、工作现状与职位现状,按照组织目标与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合理安排人事。

结合教育工作的职业特点和要求,注重建立工作的激励机制,激发奉献精神与潜在能力。

建立“人才管理循环链”的更新发展机制:按照“选拔--任用--考评--淘汰或发展”的过程,周期性阶段性地循环更新,引导员工竞争性发展,优化人才结构并提高工作水平。

(二)、重视校长队伍建设。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考核、培养、选拔机制,加强校长的考核和培养,引导校长向专业化、专家型方向发展;采取多种措施拓展校长视野,提高校长的管理能力,让校长成为学校建设与发展的主导者。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基本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广大教师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自觉加强师德建设,大力弘扬优良教风,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积极探索和实践教育教学规律,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1、促使教师投身教育事业。

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他们投身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改善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关心教师身心健康,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完善教职工岗位聘任制与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鼓励并支持他们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2、着力提升教师素质

要符合师德修养要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严于律己,以身作责;关爱学生,循循善诱;严谨治学,精勤教学。

要符合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前瞻的教育理念,深厚的学识修养,创新的教育科研能力;熟练的职业技能, 灵活的运用机智,创新的教学策略。

加强师资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的力度。制定各校教师培训计划,引导、督促教师进行自学;

3、健全师德监督机制,严格考核管理。

    改革课程评价。一是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从而全面评价教师的绩效。二是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以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从形成多元的评价目标、制定多样的评价工具。

试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分离,探索对教师实行岗位管理。

4、建立并完善教师补充和聘用新机制。

建立和完善新进教师统一公开招聘制度。

通过定向培养计划和特岗教师计划,补充紧缺学科教师。

建立绿色通道,引进名师进行教育科研。

 5、建立骨干教师发展序列,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着力加强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建设, 建立一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积极推进新课改、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骨干教师队伍发展序列--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高级指导教师、特级教师,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专业标准,打造优良的教育领军团队。

在初级教师中培养和选拔一批教坛新秀。教坛新秀师德良好,必须掌握所教学科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学科专业知识扎实,能用心理学、教育学等基础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工作表现出色。

在中级教师中培养和选拔一批教学能手。教学能手师德优良,有个性和特长;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相应的研究论文,教育教学工作富有实效;有较强的带教青年教师的能力和模范带头作用。

在高级教师中培养和选拔一批高级指导教师。高级指导教师师德高尚,教风独特;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成果;教学实践能力强,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在参与学科建设和教师培养方面成绩显著。

在高级指导教师中选拔一批特级教师。特级教师是师德表率、育人模范、教学专家,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的、坚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精通业务、严谨治学,教育教学效果特别显著;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有创新成果或在教学法研究、教材建设中成绩卓著。

四、结语

 以上仅是笔者所理解的素质教育质量管理观的基本方面,仅是构建素质教育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设想,在实践中怎样落实,怎样具体评价素质教育的质量,更需要精妙的运用和精到的把握。

 

李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