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范文

笔墨馆 人气:8.75K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范文

《可能性》教学设计1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兔子家族正在运动场上举行长跑比赛,推选出的6名运动健将个个雄心勃勃,想取得胜利,你们猜猜谁能得第一?(指名回答)要是再来一场比赛呢?

是呀,在不同的比赛中,每一只兔子都有可能取得胜利,这就是可能性。

(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动手动脑体会可能性。

二、小组游戏

师:接下去我们一起玩摸球游戏。每个小组里都有一个袋子,袋子里放有4个白球,2个黄球。摸球要求如下(小黑板出示):

1、每组4个人,再分成两个小组,分别为白队和黄队。

2、每次摸一个球,摸球时不可打开袋口看,摸完后再放回袋中。

3、每组的2人中,一人摸球,共摸30次;一人记录,把结果记录在练习纸上。

4、摸到白球次数多的算白队赢,摸到黄球次数多的算黄队赢。

师:按这样的游戏规则,你们猜一猜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

学生游戏。

同学之间交流结果。

三、引导探究

1、师:现在我要给赢的队颁奖,你们有意见吗?

2、黄队为什么不同意?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师小结:黄队认为袋中的黄球个数比白球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反之,白球的个数比黄球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所以,这个游戏规则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对于这样的分析,大家同意吗?

4、学生发表意见:比赛要公平,取胜才光荣。

5、你们认为怎样修改这个游戏规则,比赛才公平?

(小组讨论,修改规则)

6、集体交流得出:在袋中再放入2个黄球或拿掉2个白球,使白球和黄球的数量一样多。

7、学生根据新的游戏规则重新开始游戏,并统计结果。

8、活动反思:通过刚才两组摸球游戏,你对游戏的公平性有什么认识或想法?在刚才的合作过程中,你们小组有没有什么好的做法或不足?

四、巩固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1—3题

2、阅读资料。

学生先自己阅读再交流体会。认识到:随着实验次数的不断增加,正反面向上的次数会越来越趋向于相等,硬币正反向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五、课堂总结

用一句话说说这节课的收获或体会。

反思:

本节课我以游戏贯穿整堂课的探究新知中,使学生在好奇、有趣的情感体验中有序、有效地完成了新知的探究、尝试应用的学习任务。

1、实践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往往会记忆深刻。因此,我在这节课中创设兔子赛跑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摸球的游戏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摸球的实践活动中,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展开,问题才会自然而然地被学生发现并解决。

2、课堂上时间分配比较合理,学生参与面广,游戏的广度深度符合学生的特点,整堂课气氛活跃,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虽然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数学的思维方法还是要渗透的。在第一次师生共同摸球时,就渗透了一些摸球的方法:摇一摇,不能偷看,为后面的小组实践打下了基础。

4、尊重相信每位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探索空间。

5、数学学习是充满这观察与猜想的活动,因此,运用观察、猜想这些策略是非常有价值的,本课的`摸球游戏是按“现实情境--猜想--实验――验证猜想——分析原因”这一数学思考的线索展开的。经过两次的循环,帮助学生建构起正确的数学认知,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及自主探究新知的能力。

《可能性》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98—99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作出判断,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难点是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里的事情。

教学准备:

教具:

红、黄、绿三色转盘、红色转盘、装6个红球的1号口袋和装3个绿球3个黄球的2号口袋

学具:

红色、黄色纸牌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教师出示一张由红、黄、绿三色组成的转盘,提问:“指针转动后,会停在那里?”引导学生用“可能”来回答。接着出示一张红色转盘并提问:“指针转动后,会停在那里?”引导学生用“一定”来回答。其实,生活中的好多事情,就像玩转盘一样,有时能确定,有时不能确定,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揭题:可能性

二、活动体验,自主探究

活动一:

老师这儿有两个神秘的口袋,1号和2号,每个口袋里有6个球。老师请12个小朋友分两组来摸,看谁能摸到代表幸运的红球。在摸的过程中引导“怎么第一组的小朋友个个那么幸运,每人都能摸到红球呢?这两个口袋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呢?哪个小朋友敢猜一猜?打开口袋验证。并小结:1号口袋里全是红球,所以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红球,2号口袋里没有红球所以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红球。

继续观察2号口袋里面的球,想一想,任意摸一个,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板书: 可能)

活动二:

小朋友,通过刚才的摸球游戏,我们学会了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交流结果。下面我们继续来玩游戏。打开课件竞猜一栏,玩举牌游戏。

1、一定能摸出黄色的球。

2、可能摸出黄色的球,可能摸出红色的球。

3、不可能摸出黄色的球。

活动三:选取生活中的事例来做一下判断。

1、下周五会下雨吗?

2、今天是4月2日,明天是4月3日。

3、从小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成为科学家。

4、因为破环了环境,地球上的人类都消失了。

活动四:讨论

1、什么事情一定会发生?

2、什么事情可能发生?

3、什么事情不可能发生?

三、学以致用,内化提高

1、箱子里要放4个球,摸到黄球有奖,该怎么放?

2、学校要在4月1日———4月17日之间安排两天开运动会,根据天气情况,你觉得安排哪两天最好?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

作业:练习册自练自测

《可能性》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推想和对熟悉事物的讨论,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用合适的语言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3了解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合适的语言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教学准备:

纸鹤、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两盒纸鹤)看到这些纸鹤觉得熟悉吗?

生:熟悉,都是我们自己折的。

(以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是的,同学们在手工课上折了这么多精美的纸鹤,证明你们都是心灵手巧的孩子,你们很棒!那么老师相信今天这节数学课你们表现也会很棒,有没有信心?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为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奠定基础。)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盒纸鹤,看每盒有什么特点?

生:1号盒子里全是红纸鹤,2号盒子里既有红纸鹤又有黄纸鹤。

(培养观察能力。)

师:你们喜欢什么颜色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喜欢红色纸鹤的人很多,老师也喜欢红色的。因为红旗是红色的,红领巾也是红色的,红色象征着热情,我们对待生活就应该具有火一样的热情。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二、体验与感悟

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在哪个盒子中一定能摸出红纸鹤,在哪个盒子中不一定能摸出红纸鹤?为什么?(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猜一猜结果,要说清为什么?(要求每个同学都发言,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将课件中的“哪个”改成“1号盒”和“2号盒”,把“?”改成“。”

课件演示“一定”、“不一定”

学生:

1、小组合作讨论。

2、交流猜的结果及猜想的理由,重点讨论“为什么”。

3、亲自摸一摸,验证自己的猜想。

3、亲自摸一摸,验证自己的猜想。

同时学会用“一定”、“不一定”描述摸纸鹤的结果。

4、将全班同学摸纸鹤的结果统计在统计表中。

5、观察统计表,再次肯定猜想结果。

(培养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学会了用哪两个词来描述摸纸鹤的结果?

生:一定、不一定。

(掌握“猜想—验证”的数学思维能力。)

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一定”或“不一定”描述下面的事件。

课件演示教材第30页的内容:

1、9月10日是教师节。

2、扔一枚硬币,背面朝上。

3、后天本地有雨。

4、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上“一定”或“不一定”来说一说身边的事吗?

(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说一说”

1、在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可能发生的,哪些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

(课件演示教材第31页的情景)

学生:

(1)思考女儿与妈妈的年龄大小、身材高矮等方面的问题。

(2)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确定的,哪些现象是不确定的。

(在生活中学数学。)

2、判断下面现象哪些是可能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

(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的内容)

1)太阳从西边生起。

2)每天都有地区下雨。

3)小树一年长高一米。

4)亮亮一年长高一米。

总结:生活中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问题讨论”

(1)独立判断。

(2)全班交流。重点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巩固所学知识)

三、知识拓展

1、 指名读一读。

2、 讨论“为什么叫爆出了冷门”

总结:出乎人们意料的事件发生就叫“爆冷门”。

四、小结

说一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摸一摸、猜一猜、说一说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确定与不确定的现象。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数学知识生活化。

“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三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教学设计中,不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游戏情境导入新课,游戏活动结果浅而易见,便于学生回答问题,还捕捉了大量的“生活现象”,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2、课堂教学活动化。

“ 以活动为中心”是大教育家杜威的“三个中心论”思想体系之一,也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以活动贯穿始终,教师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换。课堂上使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断体验与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性。同时,又让学生将活动中出现的现象及时抽象概括出来,上升为数学知识,体现了学生的“再创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学生学习自主化。

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这节课的设计着眼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导”中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每个环节中,都是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学生学得生动而充满活力,主动而富有个性。

尽管本节课比较成功,但由于缺乏教学经验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说,在提出每个问题后应该多指名学生问一些为什么,又比如在一次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后教师没有及时总结出最关键的原因是什么,再比如说没有总结出“一定”、“不可能”用来描述确定事件或现象,而“可能”用来描述不确定事件或现象等等。

“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我今后的努力方向是在课堂中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让小组合作,让多媒体教学手段真正的用到实处,让课堂朴实而不沉闷,活泼而不浮华。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思考,希望各位老师能够多多地提出宝贵意见。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不断的提升自己。